全媒体时代广播节目参与公共服务的路径探析——以《公证服务进行时》节目为例

全媒体时代广播节目参与公共服务的路径探析——以《公证服务进行时》节目为例

原标题:全媒体时代广播节目参与公共服务的路径探析——以《公证服务进行时》节目为例

近年来,随着媒体融合深入推进,主流媒体建立起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渠道,拥有了即时、高效、精准的内容传播能力,实现了对大众的全面触达。全媒体时代,广播媒体通过传统广播频率、“两微一端”等多元渠道实现了与听众更为广泛的连接,不断提升自身的传播力、影响力,为更广泛地参与公共服务提供了坚实基础。山东广播电视台广播栏目《公证服务进行时》旨在普及公证知识,凝聚社会共识,通过让人民群众了解公证、相信公证、运用公证,搭起司法公证为民“连心桥”,受到听众广泛好评,是广播参与公共服务的典型实践案例。本文以《公证服务进行时》的相关实践为例,讨论全媒体时代广播节目参与公共服务的具体路径。

全媒体时代,广播媒体积极探索媒体融合路径,不断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目前,广播已突破中波、调频限制,实现了在网站、移动客户端、微信等平台的在线收听,并不断生产适于新媒体传播的“小、快、灵”产品。在此基础上,专注特定公共服务领域的服务类广播节目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服务类广播节目借助互联网打破原有节目播出的时间和空间局限,实现节目内容的全时空传播,满足听众随时随地获取节目内容的需求。《公证服务进行时》不仅在山东广播电视台自有的网络平台齐鲁网、“闪电新闻”客户端设立栏目专区,还在蜻蜓FM、喜马拉雅FM等各大音频平台开设节目专栏,实现了节目内容的在线收听和回听。同时,节目的音视频、图文内容还在山东经济广播微信公众号及其视频号进行实时呈现。

另一方面,通过移动互联网,尤其是采用算法推荐的网络平台,服务特定公共事务的广播内容借助话题标签、IP属地等方式,能够被精准推送至目标受众群体。为了更好地将公证知识传递给有相应需求的听众,《公证服务进行时》创新传播方式,提升节目的垂直化、场景化传播,借助热线电话、微信等平台与用户深入互动,深耕目标用户群体。同时,节目还打造网上“公证服务”知识矩阵,在网络平台开设《公证剧场》短视频账号,分门别类聚合案例内容,将精选案例和解答制作成短视频,形成公证法律的系列知识小课堂,在台、网、微、屏、端等多元平台分发,实现内容的多次裂变和传播。

在众声喧哗的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所传播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混杂着大量错误、虚假内容。在复杂的网络信息环境中,主流媒体凭借自身固有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以及专业的内容生产能力而更为网民所信任。2022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13(2022)》显示,在对突发事件或舆论热点信息渠道的可靠性评估中,传统主流媒体依然具有无可比拟的权威性,其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三大国家级主流媒体渠道公信力均超过80%。

公共服务以政府为主导,向全体公民提供相关产品或服务,事关公众切身权益。借助具有公信力的主流媒体向公众传播专业、准确的知识,是公共服务机构的重要工作内容。公证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事人提供真实、合法、有效的法律证明。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公证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普及公证知识,预防矛盾纠纷,成为公证服务与广播栏目的契合点。自开办以来,《公证服务进行时》每周五12点邀请来自山东省公证协会、16市以及各县市区公证处的公证员做客节目,结合现实案例和广大听众的诉求,对相关重点法律问题进行深度解读,向听众普及公证知识。

“社会形态意义上的‘媒介融合’,媒介机构就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式渠道,最大可能是一个‘水利枢纽’,让各种水流通并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汇流、储存、归整、分流和转输的作用。”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媒体逐渐从新闻、信息的“发布窗口”转变成为各类社会资源的“连接入口”,实现对社会资源的“汇流”、“存储”,成为拥有资源连接能力的开放式平台。在这一过程中,服务类广播节目也成为连接社会网络中多元主体的重要节点,通过自身的内容生产优势和对相应领域人员与机构的连接能力,为公众普及健康、教育、公证等众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助力公共服务部门更好开展公共服务。

以广播节目为交流平台,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共服务对象共同建构起基于公共服务供需的交流空间。有别于公共服务大厅的业务办理,基于广播节目开展的公共服务咨询和办理面向公众传播,更加具有公开性、互动性,能在无形中传播公共服务机构的良好形象,增强大众对公共服务机构的信任。而公众通过广播进行相关事项咨询和诉求表达时,也能够避免面对面交流可能带来的束缚,更加明确、自如表述自身需求。此外,公共服务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体开展服务咨询与专业知识普及,能够为虽未参与节目、但有类似服务需求的群体普及相关知识,从而降低公共服务机构与服务对象的沟通成本,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在《公证服务进行时》节目中,来自山东省司法厅,各地市、区县公证处的工作人员走进节目直接与群众互动,为群众提供在线公证咨询服务,听众通过热线电话、在线互动等方式咨询问题,内容涵盖继承、遗嘱、婚姻状态等诸多方面。截至2023年11月,《公证服务进行时》已举办近200期,接听群众热线万人次。

2020年9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创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坚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大兴“开门办报”之风,“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坚持贴近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新型主流媒体才能创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为社会治理贡献媒体力量。”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拥有比传统媒体时代更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社会资源整合能力,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形式、内容、渠道等方面也有更多创新实践。其中,基于节目内容打造垂直细分的受众圈层,深入群众开展各项服务活动,倾听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凝聚社会共识是广播媒体参与公共服务、走好群众路线的重要实践方向。

作为山东省第一个上线的专业公证栏目,《公证服务进行时》除了通过节目为群众做好公证服务以外,还组织公证人员、主持人、记者等深入社区开展服务,普及公证知识、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把公证服务送到群众中去。此外,节目还组建各地公证服务微信群,主持人、公证人员实时在线解答群众在群内提出的问题,以实现公证服务的常态化。

随着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各级主流媒体的全媒体传播矩阵日趋完善,这也为主流媒体通过多元渠道积极介入社会议题,推动社会问题解决和社会共识凝聚提供了基础。全媒体时代,“媒介是内容的承载体,但反过来,内容同样可以成为一种媒介。”在这一背景下,广播节目可以以内容为媒介,通过聚焦某一类公共服务、解决听众面临的具体问题来积极介入某一领域的社会议题,从而为大众提供垂类、细分的公共服务。正如《公证服务进行时》节目聚焦公证服务一样,广播电视可以以内容为介质,通过将节目生产和服务听众融为一体,与听众展开深度互动,在服务听众的过程中与听众共同创造节目内容。

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升级重塑了信息传播环境,也为媒介参与公共服务注入了强大动力。算法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不同媒介进行泛在化关联,基于人的需求对其展开精准的适配性连接,且能根据场景实现媒介间的交互和服务。在此背景下,广播节目也应当积极拥抱新兴信息技术,借助新兴媒介为听众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例如,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联合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部门、专门机构,共同打造服务于某一公共领域的数字主播,通过全媒体传播渠道全时段为听众解答特定公共服务领域的问题与需求。

在媒介社会学看来,媒体是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它影响社会、作用人心、服务民生的能力使其成为多元治理的核心协调力量。全媒体时代,媒体因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而拥有了从更广泛范围内汇聚更多社会主体的能力,可以通过动员听众参与公共事务、搭建公共事务协商平台、汇聚公共服务领域相关数据等多种方式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具体到广播节目,其可以通过对节目IP的打造,提升自身影响力、公信力以及用户黏性,并以节目IP为中介接入特定领域的公共服务资源,构建公众参与特定社会治理议题的公共空间。

发表评论